冬至节气过后,天气愈发寒冷,这时,在暖和的空调房里来上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,再配上几杯冰爽的鲜啤,那滋味别提有多过瘾!但在我们沉醉于”舌尖上的快乐“时,消化道却可能正因此而“受伤”!
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秋冬高发的病症——消化道出血
什么是消化道出血?
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危急重症,人体消化道全长9-10米,从包括食管、胃、十二指肠、小肠、大肠一直到肛门,以上任何部位发生的出血,都叫做消化道出血。
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症状?
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因人而异,有的人仅仅表现为轻微的黑便,有的人会出现大量的呕血、便血,甚至有的还会危及生命;所以,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,不管出血量的大小,都应该及时就医。
为什么秋冬季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?
(1)天气寒冷时交感神经兴奋,引起血管收缩反射,从而减少外周血流量,防止身体热量散失。这一反应同时会使得血压升高,对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,如果曲张静脉的压力过高,就会诱发消化道出血。
(2)秋冬天气干燥,容易出现便秘,上厕所时用力过猛,容易导致痔疮出血,也会让腹腔压力剧增,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加重甚至破裂,从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。
(3)冬季,大家饮食上会偏好热食甚至烫食,比如火锅、汤锅之类;另外,在冬季,瓜子、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和油炸食品较受欢迎,这样的食物粗糙、多渣、偏硬,不好咀嚼,会对已有病变的消化道极为不利,从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。
(4)寒冷季节或季节交替时容易引发感冒,而感冒后服用的药物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,可能损伤胃肠道粘膜,容易诱发或加重溃疡,引起上消化道出血。
哪些人群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,需要格外注意?
第一类,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,长时间服用非甾体抗炎药,比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;
其次,一些患有骨关节疾病或者风湿病的人群,长期服用类固醇类药物,比如强的松、地塞米松;
第三,患有消化道出血高风险疾病的人群,消化性溃疡、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、胃肠道肿瘤、痔疮等。
出现消化道出血,应该怎么办?
患者本身需要:
(1)尽量保持冷静,避免惊慌,尽量放松心情,因为紧张的情绪可以导致出血的加重;
(2)卧床休息,立即停止体力活动,以避免更大量的出血。
(3)禁食禁水。
另外,作为患者家属需要紧急呼叫120,帮助患者静卧休息,并注意保暖;如果患者出现呕血,需要立即将头偏向一侧,防止血液进入气管而窒息;如果有活动性的假牙,要帮患者取出,以防止误吸;同时,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粪便、呕吐物,条件容许可以手机拍照留存,粗略的估计总量,有助于医生了解出血情况;家属们需尽量多收集信息,比如患者的既往病史、用药史及近期的饮食情况,以便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情。
怎么预防消化道出血?
第一、合理安排饮食: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主要是与日常不良饮食习惯有关,为了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发生,一定要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。三餐定时,勿过饥过饱,少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。而且要少吃粗糙、坚硬的食物,尤其是肝硬化患者,比如花生、含有较多刺的鱼肉、骨头、煎烤油炸类食物等等。这些食物和食道、胃肠壁粘膜的摩擦,可以直接导致粘膜破损、粘膜下血管的破裂而出血。
第二、注意防寒保暖: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,尤其是在天气突变时,要及时添加衣物,腹部受凉受寒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几率。
第三、健康的生活方式:合理安排工作,避免熬夜及劳累。紧张过度和抑郁忧虑的不良情绪也可能会诱发消化道出血,因此,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境,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。保持大便通畅,切忌大便时用力过猛。避免剧烈咳嗽、呕吐。
第四、合理用药:若不慎受凉感冒,不要滥用感冒药,尤其是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,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。
第五、坚持定期体检:建议在平时坚持定期做体检,比如胃肠镜检查,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,要积极进行治疗。